解放战争那会儿,陈毅和粟裕可是超棒的搭档呢,他俩带着华东野战军打赢了好多仗。可到了1948年5月的时候,这对超棒的搭档却得分开了,为啥会这样呢?
这年4月的时候啊,中原局的刘伯承、邓小平给中央发了个电文呢,大概内容是:
中原这地儿可大了,打老早开始,战略地位就特别重要,肯定是决战的战场之一。可如今中原局的领导力量差得太多了。中央要是能把陈毅和邓子恢调到中原局工作就好了。到时候呢,陈毅做中原局第一副书记,跟刘伯承一块儿管军事方面的事儿;邓子恢做第二副书记,负责运购方面的工作。
陈毅和邓子恢那时候都是华东野战军的领导呢,把他们调到中原局工作,这肯定会让华东野战军的领导力量变弱呀。不过毛泽东对这封电报的内容可感兴趣了,为啥呢?因为之前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已经劝服他,让华野的主力先不渡江,就在江北打大仗。毛泽东觉得呀,要是把陈毅和邓子恢调到中原局工作呢,不但能增强中原局的领导力量,还能给粟裕足够的军事指挥权,这样粟裕就能“事、权、责”统一啦。
最后中央作出决定:陈毅被调到中原局担任第二书记,同时兼任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;邓子恢被调到中原局做第三书记,还兼任中原军区副政委,前往中原局工作。
毛泽东为此专门去问陈毅:“你从正职变成副职了,有没有啥意见呀?”
陈毅风趣地回应道:“主席呀,我陈毅就想当个过河的卒子呢,能进能退,全听中央的安排!”
5月7日那天,毛泽东把粟裕叫了过来,然后很严肃地告诉他:“陈毅同志不会再回华野了,以后华野就交给你负责啦。”
粟裕听闻后大为吃惊:“为啥要调动陈毅同志的工作呢?”
毛泽东解释道:“中央决定让陈毅和邓子恢同志到中原局工作,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这个职位呢,就由你来接任啦。”
粟裕跟陈毅搭档好些年了。陈毅呢,主抓大局,管人事和政治工作;粟裕就一门心思扑在战略思考与战役指挥上。他俩那可是心有灵犀,配合得相当默契。这时候,粟裕实在没法接受这个决定,激动地讲:“这可不行,陈毅同志咋着也不能离开华野啊!”
毛泽东有点生气地讲:“离了他,华野就玩不转啦?这可是中央定了的,华野你来负责!”
粟裕看到中央已经下定决心,就只能提出最后一个请求:“华野的工作我来做,不过得把陈毅同志在华野的职务保留下来啊。”
毛泽东点头道:“行吧,陈毅同志依旧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,不过中原那边的工作很需要他,得马上过去。”
军史上著名的“辞帅”事件就是这么回事儿。陈毅到中原局任职之后呢,粟裕就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了。
陈毅到了中原军区之后,风趣地讲:“东边有粟裕在指挥,西边有刘伯承坐镇呢,我没啥事儿干,那就去办所大学吧!”接着他就当上了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,培训了好多干部呢。
粟裕独自挑起华东野战军的领导工作后,先打了豫东战役,这一战就消灭敌军10万人呢。1948年8月的时候,他又带着华野的主力回到山东,和留在山东内线的山东兵团、苏北兵团会合,然后发起济南战役,一下子就干掉蒋介石10万多人,还活捉了厉害的王耀武。
这时候华野全军的人马已经有30多万啦,总共是4个兵团呢。所有的指挥工作都得粟裕一个人来干呀,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军事指挥上了,真的没功夫去管部队的政治、后勤之类的事儿了。毛泽东也发现了这个情况,就给粟裕发了电报,打算让陈毅再回华野来主持全面的工作。
粟裕知道这个消息后特别高兴,马上就打算“让贤”了。可他身边的秘书和警卫员就想不通了,他们觉得粟裕总是这样让来让去的,也太委屈自己了,还时不时地表现出埋怨的样子。
粟裕发觉有这种情况之后,就领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到济南城去游玩,顺便对他们展开教育。游玩期间,粟裕对大伙说道:
济南是个大城市,不过还有比它更大的,像南京、上海之类的。另外,还有苏州、杭州这些风景名扬天下的地方呢。这些大城市在解放之后,管理和建设那可得有大学问啊。咱们的陈总,他在各方面都比我厉害,他就有能耐把这些城市管理得好好的。而且陈总负责全面工作的话,我就能一门心思搞军事了,能和大家一起去打更多更大的胜仗,这多好呀!
大家听了粟裕的话,都被他那宽广的胸怀深深感动了,之后再也不乱议论了。
可惜啊,后来陈毅因为一些事儿就没能再回华野工作了,这样一来,粟裕就只能继续军政工作一肩担了。
1948年10月,淮海战役还没开始的时候,粟裕就觉得这战役规模可老大了,得让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块儿配合着打才行。可这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上联合作战的话,战役协同的问题咋解决呢?粟裕是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员,不方便直接指挥中原野战军呀。思来想去,他就想出了一个超棒的主意。
10月31日,粟裕在华东野战军这边部署完事儿之后,就给中央军委发了个电报:
这次战役规模可不小呢,就请陈军长、邓政委来统一指挥吧。
粟裕提的这个建议那可太合理了,这时候陈毅在名义上仍然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呢,邓小平是中原野战军政委,让他们统一指挥淮海战役,真的能让两大野战军的行动协调得更好。
粟裕的意见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同意。没过多久呢,中央就宣布要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啦。这个总前委是由刘伯承、陈毅、邓小平、粟裕、谭震林这五个人组成的,其中邓小平担任前委书记哦。
淮海战役刚开头的时候,粟裕带着华野把黄百韬兵团全给消灭了。这时候呢,中原野战军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时候碰到麻烦了。粟裕一得知这个情况,立马就吩咐副参谋长张震给陈毅打电话,还热情地说:“要是打黄维需要华野帮忙,您就尽管下命令,我们肯定随叫随到。”
陈毅听闻后开心地讲:“不敢下命令,可有华野当后盾,咱们歼灭黄维就更有底儿了!”
后来啊,粟裕自己手头的兵力也特别紧张呢。但即便这样,他还是主动让参谋长陈士榘带着10万人马南下,去帮中野打黄维兵团。最后啊,一下子就把黄维兵团全部消灭了。
之后呢,在中野和华野这两大野战军紧密协作之下,一直到1949年1月10日的时候,咱们解放军付出了13.3万人伤亡这么个代价,把国民党军的1个“剿匪”总司令部、5个兵团部、22个军部、56个师,总共55.5万人都给歼灭了。这么一来,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大片地区就被解放了,淮海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。
在淮海战役里呀,粟裕那可不得了!他不光军事指挥才能超级厉害,自身高风亮节的品质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呢。就因为这样,毛泽东后来都夸赞他:“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!”
